登录
| 注册
    林草网群 | | 使用指南  

首页 > 公共新闻 > 评论 > 正文
[字号:][评论][]

院士身份对杨振宁只能是荣誉而非利益

媒体:中国青年报  作者:熊丙奇
专业号:日月峡评论 2017/2/24 7:56:21

吸引海外人才的是平等、开放的学术环境,而不是看重学术头衔、身份的环境。

2月21日,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的消息引发热议。对杨、姚两位先生的做法,各种议论均有,笔者不再赘述。笔者想谈的是:学术界长期以来根据人才头衔、身份进行学术评价,给予有显赫学术头衔者特殊学术权力和待遇的问题。

在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参加学术活动,没有任何的学术特权,他们会和年轻学者平等对话;大学和科研机构聘用教师和研究人员时,主要看其本人的教育和学术能力,而不是其曾经获得的显赫身份。院士在美国学术界就是一个荣誉,没有任何与这一头衔挂钩的特殊利益。这是美国科学研究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原因。

国内学术评价却高度“头衔化”。以院士制度为例,一名学者当选院士后,不但能获得对应的经济待遇,还享有高人一等的学术特权,成为很多重大学术课题的负责人、评审人。院士评审存在“跑、要”现象,院士四处兼职,一直不退休,都是院士“头衔化”的表现。近年来,国家提出进行院士制度改革,包括建立院士退出制度,但较少涉及院士制度“利益化”的问题。剥离了院士的利益,回归学术荣誉的本质,院士何时当选,是否退休有什么关系呢?

有人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可能对其他海外学者产生示范作用。其实,吸引海外人才的是平等、开放的学术环境,而不是看重学术头衔、身份的环境。包括杨振宁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曾指出国内学术界的一大弊病:处于学术黄金期的学者,由于没有头衔,难以获得学术资助;过了学术黄金期的学者,因为有学术头衔,各种资源纷至沓来。

近年来,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了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可是,引进人才都存在重头衔、身份的问题,有的学校高薪引进已过学术黄金期的知名学者,除了以此装点门面外,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并无多大实质性贡献。而且,这种做法还会引发青年教师群体的不满——有限经费不用于提高青年教师的待遇、改善其科研环境,却用于谋求人才政绩。

对于曾经作出重大学术贡献者,当然要尊重,但是,学术头衔和学术利益必须分开。如果允许学者在学术黄金期利用海外学术环境,创造学术成果,获得学术头衔,然后在难以做出一流成果的时候,凭头衔到国内高校、科研机构获取资源,就无益于国内学术环境的改善。

阅读 6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