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林草网群 | | 使用指南  

首页 > 创作 > 散文 > 正文
[字号:][评论][]

《绿肥黄瘦》—— 名羊陕北

媒体:蒋仪洁  作者:秦川文化
专业号:蒋仪洁 2020/3/4 11:49:23

一首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一句脍炙人口的陕北信天游“荞麦饹饦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一定会把喜欢文艺、喜好口福的你带到陕北这块神奇的土地。

陕北地区资源丰富,可谓“羊煤土气有(油)”。煤、天然气、石油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助推了地方经济的腾飞,而羊子养殖带来的丰厚收益成为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这里地形地貌分布清晰,南部丘陵沟壑区,中部滩涧区,北部风沙区。辖区水甜草美、季节分明、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区位优势非常适合羊子的生长和羊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北方冬季异常寒冷,有利于羊子“绒装着身”。

陕北人养羊由来已久。据史书记载,公元413年前后,陕北地区“临广泽而带清流,水草丰美,牛羊塞道”,处处呈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

西北地区相对干旱少雨,羊子生长缓慢,育肥时间较长,因而羊肉质地细腻、肉味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加之羊肉价格相对稳定,绒毛产量收入可观,羊子养殖产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羊子数量呈几何递增,一个村子有时饲养上千只羊子。

羊子数量的快速增长远远地超过了生态的承载能力,出现了羊子过度啃食、严重损毁林草的问题。有的树梢被咬,失去了顶端优势,变成“侏儒树”或“老头树”;有的野草被连根拔起,等不到草熟籽落、春暖发芽;有的树皮被啃,树木不是枯死,就是留下永久的疤痕。

陕北的山羊是出了名的“铁齿铜牙”。有一则故事可能讲的更加生动形象,说的是一年冬天,一位老农牧羊到地主家的麦田边,地主想讹诈老农,于是告到县衙:“十冬腊月,羊嘴如钳。吃我麦苗,连根带叶”。县太爷一听,明白地主想讹诈老农,于是替老农质问道:“十冬腊月,地冻如铁。羊吃麦苗,撸把虚叶”,地主闻此,竟无言以对。

地主的话并非子虚乌有、空穴来风,有些是值得商榷的。村里人都知道每逢天寒地冻、数九连天、饲草短缺时,山羊上啃下刨、无草不食。久而久之,乡村多年来培育的草灌植被渐渐地被羊子啃食殆尽。

如何尽快地保护好退耕还林及生态建设成果,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看来封山禁牧势在必行。

镇政府专门成立了封山禁牧工作队,整天迂回巡查于梁滩涧峁,伺机发现牧羊目标。然而牧羊人机动灵活、躲避有方,禁牧队常常空手而归。有时就算看到远处白白的羊群,可是当禁牧队沿着山间的羊肠小道向目标偷偷靠近时,牧羊人机警地驱赶着训练有素的羊群瞬间消失于白云深处,禁牧队只能“望羊兴叹”,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当然也有个别的牧羊人鬼使神差,碰巧撞在了枪口上,被禁牧队逮个正着,但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大多时候是“猫咬尿泡空喜欢”。

我常暗自惊叹,陕北地处秦长城沿线、蒙汉交错地带,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秦公子扶苏、大将蒙恬曾镇守于此,是否在战乱频乃、饱受兵祸之苦、颠沛流离的陕北人民的血脉里流淌着奇妙的排兵布阵思想?比如孩子吃饭剩下了,家长怕浪费,就让孩子把剩余的饭给“杀格”了,杀格就是收拾、格杀勿论的平民化军事语言。

更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在偷牧、夜牧与禁牧的博弈中,牧羊人把《孙子兵法》演绎得炉火纯青、登峰造极,每个人都像战略家。牧羊人总能明察秋毫、洞若观火,迅速摸清“敌情”,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禁牧队则漫无目的、暗中摸索,知己不知彼、一胜一负。

禁牧队有时候也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每当村民之间发生矛盾或口角之后,有的村民想“借刀杀人”,就给禁牧队打电话举报,详细说明牧羊人姓名,牧羊地点。这样禁牧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大获全胜,而举报人则隔岸观火、幸灾乐祸。但这样的消息要封锁得绝对严密,一旦走露风声,牧羊人早已走为上。有时到现地抓个正着,却发现牧羊人是些老弱病残之人,他们一施“苦肉计”,禁牧队员的“铁石心肠”瞬间被软化。禁牧队员由于长期和农民打交道,能真切地体会到老百姓生活的不易,有时也“高抬贵手”、网开一面。可是有一些体格健全的牧羊人也想蒙混过关,把“假痴不癫”演绎的淋漓尽致、跌宕起伏、妙趣横生,还有的牧羊人压根就在唱空城计或声东击西、“烽火戏诸侯”,这让禁牧队员真假难辨,左右为难。

经过持续高强度地检查,白天出来放牧的明显减少了,多数改为夜间放牧了,牧羊人就这样和禁牧队员斗智斗勇,玩起了“躲猫猫,捉迷藏”的游戏。禁牧队迫不得已采取昼伏夜出的“夜猫子”行动,但山高路远、行车不易、收效甚微。

夜牧现象给禁牧工作增添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月朗星稀,禁牧队员在明处,牧羊人在暗处,禁牧队的一举一动被牧羊人看得一清二楚,稍有风吹草动,牧羊人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温柔的月光里。就是在月黑风高时,只要车灯一闪,牧羊人敏锐地察觉到禁牧队要出动了,于是漫不经心地与羊子一道融入茫茫夜色中。

闲暇之余,牧羊人和禁牧队员彼此都在推演、揣摩对方的行动规律。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避免打草惊蛇,禁牧队员被迫改变策略,赶在太阳落山之前,如同“鬼子”一样潜伏进村,守株待兔、以逸待劳。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牧羊人好像会掐算似的,总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乡村之外。不管禁牧队如何急火攻心,牧羊人就是闭关不出,禁牧队员只得垂头丧气、无功而返。

牧羊人经常以静制动、动静相宜,巧妙地运用“敌进我退,敌困我扰,敌退我牧”的战略战术,出其不意地取得夜牧、禁牧战役的胜利。

对于牧羊人而言,最舒心的日子莫过于待到细雨绵绵、雾气氤氲的夜晚,他们可以惬意地披蓑衣、戴斗笠,悠闲地抽支香烟,静静地聆听羊子啃食青草的沙沙声。然而细雨绵绵润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这时禁牧队员只好望穿秋雨,无可奈何地倾听屋檐下雨滴敲打青石板的滴答声。

夜牧现象就这样持续着,管不住、放则乱。偷牧与禁牧处于胶着状态,彼此的博弈不仅消耗着禁牧队员的时间和精力,同样也影响羊子产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和干群关系的缓和。

如何破解政府要“被子”、百姓要票子,政府要生态、百姓要生活的难题,理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给羊子产业发展指明方向,给农民致富增收开辟道路,全体干部煞费苦心,积极建言献策。

经过冷静思考、广泛调研,政府充分意识到,不能只在打与压上下功夫,必须在堵与疏上做文章,着重在产业结构调整,特色经济提质增效上谋篇布局,采取稳基础、利长远的举措,积极鼓励引导农民舍施养殖,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最终达到致富增收的目的。

干部们清楚各村羊子数量虽然上去了,但羊子质量没有跟上去。而且羊子个头小、产绒量低,每只羊子产绒量在四两左右,平均绒毛最多卖七十元左右,村民养羊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干部通过多方打听,得知辽宁盖县的种羊产绒量达到二斤以上。镇政府决定引导、动员、鼓励百姓,充分利用畜牧补贴款引进盖县种羊,对本地羊子进行品种改良。同时合理改造羊子圈舍,保证圈舍冷热适度,既要缩短育肥时间,也要增加羊绒产量。

舍饲养羊极大地减缓了草畜矛盾,而且有效地保护了弥足珍贵的林草资源。

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良,陕北羊子的体格、绒毛产量有了大幅提升,农民在舍施养殖中尝到了甜头,养殖的积极性高涨。农民把舍饲养羊作为一个产业去谋划,养羊专业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基地加农户加市场的产业运营模式快速形成。农民“说羊话,走羊路,念羊经,发羊财”,稳步迈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我去年腊月回到村里,得知伯父家饲养了八十多只羊子,连同绒毛、出栏羊子,年收入高达九万多元,心里非常羡慕。

陕北羊产业终于在凤凰涅槃、浴火中获得了重生,终于站稳了脚跟、占领了市场。牧羊人在艰难困苦中趟出了一条“草养羊,肥养地,地促农,农富民”的良性循环的产业发展路子,有效地破解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陕北羊肉的美名也不胫而走,四方游客对陕北羊肉赞不绝口,吃过之后流连忘返、念念不忘。

陕北羊肉的做法多种多样,最解馋的当属文火慢炖的大块手抓肉,即使你肉量不如胆量,但看着别人津津有味或狼吞虎咽地尽情享受,你会禁不住羊肉清香的诱惑而小试身手、一饱口福。

你如果是第一次去陕北,千万别忘了品尝一下风干羊肉、羊肉剁荞麦和羊肉饸络。如果错过了这几道美味,你就等于没去陕北。至于陕北铁锅羊肉,你还可以到古城西安去吃,满城尽飘羊肉香。

如今,羊子已成为陕北的品牌,假如有机会去陕北,不用过多介绍,你都会记住名羊陕北,扬名西北!

阅读 4482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