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林草网群 | | 使用指南  

首页 > 美图经典珍藏 > 书画 > 正文
[字号:][评论][]

凡高与日本:他在浮世绘中如何寻求理想之境

媒体:TANC艺术  作者:陈璐
专业号:邵 文军 2018/1/21 21:56:56

日本浮世绘是文森特·凡高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之一,他曾热衷于收藏这种艺术品。这些充满异国情调的印刷品教会了他一种看待世界的新方式,在他摸索属于自己的绘画表现手法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

凡高《自画像》,1887年,图片来源:凡高博物馆

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1月20日即将开幕的展览“凡高与日本”,将重点呈现凡高与日本的关系,通过展出日本和海外收藏的40件凡高作品,以及其他艺术家的绘画、浮世绘和同时代的相关文献,试图还原一种凡高和日本之间的双向关系:对于凡高,日本不仅是他创作的源泉,还是梦中的理想之地;而在凡高逝世后,仰慕他艺术成就的日本人,又反过来将他进行了理想化的过程。

1862年的伦敦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日本工艺品,图片来源:凡高博物馆

在1862年的伦敦世界博览会和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日本馆所呈现的极具东方色彩的工艺美术品激起世界对一种新的时尚和装饰艺术的关注。日本的艺术和家庭用品,如和服、扇子、阳伞、漆器和屏风在欧洲公众中掀起了一股热潮。欧洲人开始着迷于西方和东方文化的对比,他们开始效仿日本的习俗,穿着丝绸和服,使用东方家具和陶器,日式风格的花园成为许多资产阶级家庭中司空见惯的配置。

1888年5月至1891年4月期间,巴黎出版了一本杂志《日本的艺术》,凡高是它的读者之一,图片来源:凡高博物馆

凡高是19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浮世绘的。荷兰是欧洲各国中最早和日本进行商业贸易的国家,当时,日本已经替代中国成为对西方瓷器的主要出口国,大量的浮世绘被作为废纸用来在运输过程中包装和填充瓷器,使得浮世绘得以漂洋过海传入西方。并且,荷兰商馆还有不少人专门收集和传播浮世绘。1883年,凡高曾在从海牙寄给好友拉帕德的信件中,反复提及法国画家雷加梅制作的一幅日本版画,并感慨道“多么美丽的日本图案!”

1885年,凡高搬到比利时安特卫普,在这里他第一次购买了日本版画,并把它们钉在自己房间的墙上。他曾在1885年11月28日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提到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绘画,“我的工作室相当不错,主要是因为我在墙上钉了一套日本版画,我觉得很有趣。你知道的,就是那些绘有花园或海岸上小女孩、骑士、花和荆棘的作品。”

凡高《花魁》,1887,图片来源:凡高博物馆

1886年3月凡高搬到了提奥位于巴黎的家中,他们一起收集了大量日本版画,直到凡高去世时,一共收藏有400余幅日本浮世绘作品。他很快被日本浮世绘中那种色彩丰富、令人愉悦的装饰性风格所吸引,他将其视为和西方艺术史上伟大杰作不相上下的典范,并试图将这种风格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这个时期,凡高开始疯狂地临摹浮世绘,将它们绘制成油画,学习其中的构图与色彩。和当时的西方绘画不同,日本艺术家常常对作品中间进行留白,并将前景中的物体放大,有时还经常把地平线排除在外,或者突然把画面边缘的元素裁剪。西方艺术家从中学习到,他们并不是总是需要按照传统透视法近大远小地安排画面中的景物。凡高积极吸收了这些日本艺术风格。他喜欢这种不寻常的空间排列、强烈色彩、对大自然细节的关注以及充满异国情调的欢乐氛围。

歌川广重《大桥暴雨》,1925 - 1935,图片来源:凡高博物馆

凡高《雨中大桥》,1887,图片来源:凡高博物馆

早在1887年,他便临摹制作了三幅木刻版画。其中的两幅都是临摹的日本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的作品,一幅《雨中大桥》是摹自《名所江户百景》这一系列中的《大桥暴雨》,另一幅《开花的梅树》的原作则是《龟户梅屋铺》。

凡高《铃鼓咖啡屋的女人》,1887,图片来源:凡高博物馆

此外,凡高还画了五幅肖像作品,并将浮世绘作为画中画呈现其中,它们分别是:两幅《唐吉老爹》、《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铃鼓咖啡屋的女人》和《有一张日本画的自画像》。其中《唐吉老爹》是凡高在巴黎受日本浮世绘影响后创作的著名作品。

凡高《唐吉老爹》,1887,图片来源:凡高博物馆

这幅画的主人公是当时巴黎深受画家们喜爱的画材供应商唐吉老爹,凡高曾从他手中购买了很多日本木刻版画。这件作品中,唐吉老爹处于画面中心,构图几乎对称,而由浮世绘构成的复杂背景,似乎令人物形象趋于平面和简化,同时,整体色彩鲜艳清透,正是受到浮世绘影响的证明。

两年后,凡高离开了巴黎。1888年2月,他动身前往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和好友高更一样,他认为远离都市,搬到南方原始地区,充满活力的色彩将帮助他们的艺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上帝啊,要是我25岁就知道,而不是到了35岁才知道这块地方,那该多好啊!”在凡高写给贝加纳的信中,可以看出阿尔勒没有辜负他的期待,凡高认为阿尔勒有一种东方版画中的“澄澈氛围和鲜艳色彩”。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他写到:“我在这里生活得越来越像一个日本画家,与自然靠得如此之近,就像一个小工匠……如果这么好的天气一直持续下去,这儿就比画家的天堂还要美好。这儿简直就是日本。”

凡高《凡高在阿尔勒卧室》,1888,图片来源:凡高博物馆

同时,他还在信中提到那副著名的《凡高在阿尔勒卧室》,“画面中的色彩是多么单纯,整间卧室的氛围显得多么愉快轻松。就像从日本版画上所看到的一样,没有任何阴影,全部都是用平面的色彩描绘。”

凡高《蝴蝶和罂粟花》,1889,图片来源:凡高博物馆

在凡高的一生中,自然是他作品的出发点,这和日本艺术高度重合。与此同时,日本版画的色彩和风格,指明了凡高的创作方向。浮世绘对凡高绘画生涯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呢?用凡高自己的话来说,“我的一切作品都是以日本艺术为根据的。”从凡高1885年初接触日本版画开始到1890年去世,不到五年的时间中,他一共写了290封信,其中提到日本的就有51封,占比18%。

日本艺术为什么对凡高来说有如此吸引力?浮世绘的审美因素主要包括浮世观、自然观和物哀之情,它诞生于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时期,“浮世”二字,源于佛语中对烦闷尘世的描述。当时日本社会正处于动荡时期,人们普遍怀着一种既然看不到明天的希望,不如及时行乐的想法,从过去消极的“忧世”转为积极享乐的“浮世观”。

凡高《Les Alyscamps》,1888,图片来源:克勒勒·米勒博物馆

当凡高1881年刚开始绘画的时候,他还不知道浮世绘为何物,但他在书信里写道:“我通过人物或者风景,想要表达的不是伤感,而是庄严的悲哀。简单地说,我要做到使人们看了我的作品后说:他是深深地感受的,他是亲切地感受的——尽管它粗糙,或许正是由于这一点,才表现了我的感受。”

同年,他在与提奥谈论爱情观时又描述过另一观点:“如果生活中没有某些无限的、某些深刻的、某些真实的东西的话,我就不会留恋生活……对我来说,在这种脆弱的凋萎之中,在生命已经逝去的某种事物之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诱惑力。”这些描述某种程度上正符合了日本浮世绘中“浮世”和“物哀”中的感情和情趣。

“凡高与日本”

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

1月20日展至3月4日

作者:陈璐

阅读 45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