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林草网群 | | 使用指南  

首页 > 公共新闻 > 文化新闻 > 正文
[字号:][评论][]

齐白石:正人君子不杀价

媒体:美术报  作者:美术报
专业号:日月峡文化 2018/1/22 13:00:42

“我生无田食破砚——齐白石笔下的书法意蕴之二”专题展,日前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向公众开放。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联合辽宁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共同主办,将国内六家重要齐白石收藏机构的60余件套精品汇聚一堂,意在追溯齐白石书法发展演变的脉络。自2015年推出“可惜无声——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之二”展览以来,北京画院有序开启了第二轮齐白石专题陈列展览。根据不同主题征借作品,以期更加完整地呈现出齐白石艺术的发展脉络,让学者和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欣赏齐白石艺术的最大价值与魅力。

——薛良(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

齐白石 自书诗五首(局部) 32×229cm 1922年北京画院藏

甑,是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齐白石寓意自己卖字画所得可换柴米养家糊口,故为画室起名为“甑屋”。

我生无田食破砚

“我生无田食破砚”,源自古代文人苏东坡的诗句,清代篆刻名家黄易曾以此句治印。齐白石习篆刻初期,曾专门临刻过黄易的这方印章。这句印语虽是齐白石早年仿刻的无心之举,但是在后人看来却成为他一生艺术生涯最真实的写照。

齐白石 甑屋 31.5×129cm 1923年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户穷苦人家,祖上仅有几亩薄田度日,齐白石又自幼体弱多病。迫于生计,他不得不在家人的安排下走上雕花木匠的道路,成为一名民间手工艺人。在恩师胡沁园的培养下,27岁的齐白石逐渐丢下手中斧凿,拿起毛笔、篆刻刀,开始习画治印,从一位雕花木匠转换成为一名职业画家。

我生无田食破砚 2.3×2.2×4cm 1898年 青田石北京画院藏

此次展览中有两件《甑屋》作品,书写于其艺术上的“衰年变法”时期,堪称齐白石行书的代表作,“甑屋”也是齐白石曾用的斋馆号之一。甑,是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齐白石寓意自己卖字画所得可换柴米养家糊口,故为画室起名为“甑屋”。

在这件书法作品里,齐白石写道“余童子时喜写字,祖母尝太息曰:汝好学,惜生来时走错了人家。俗云:三日风,四日雨,那见文章锅里煮。明朝无米,吾儿奈何?及廿余岁时,尝得作画钱买柴米,祖母笑曰:那知今日锅里煮吾儿之画也……依然煮画以活余年。痛祖母不能呼吾儿同餐矣。”简练的话语却饱含着白石老人思念祖母的深情和“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无奈。在清末农耕的社会环境下,贫农出身的齐白石没有按照命运的安排跟地里的庄稼打交道,倒是靠着后天的努力与机遇,成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用手中的笔墨纸砚创造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齐白石 门条 72.5×26.5cm 1940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日洗砚池挥宿墨

齐白石陆续从金农的抄经体楷书、李北海行书、汉碑篆书以及海派名家翰墨中汲取营养,逐渐走出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

齐白石早年书法从馆阁体入手,正式拜入胡沁园师门后,才在老师的影响下临习清代湘籍书家何绍基一体。随着远游眼界的开拓和“衰年变法”期间画风的转变,齐白石陆续从金农的抄经体楷书、李北海行书、汉碑篆书以及海派名家翰墨中汲取营养,逐渐走出一条“先与古人合,再与古人离”的艺术道路,最终形成独具个人风貌的书体。

齐白石 庚午直白 72×25cm 1930年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的书法主要以行书和篆书见长,行书多用于画面题跋,偶为他人书写书名、题识等,日常的自由书写也多以行书。他的行书老辣奔放,线条行云流水又极具变化,与他的大写意画风意趣相通。他的篆书则多用于题写楹联、中堂和横批,并与篆刻艺术融为一体。整体书风苍劲古拙、气势雄强,愈到晚年愈大开大合、自由奔放,观者无不被其气势所撼。此次展览不仅将展出北京画院藏的书法精品,还将重点呈现辽宁省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的齐白石晚年书法精品,涵盖行、篆、隶楷等多种字体,书写内容也多有贴近时代,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便是白石老人在90岁高龄时为庆祝中央美术学院成立而专门题写的,从字体的变化中也可看出老人在生命的晚年仍然“日日临帖不倦”,力求书风的新变。

齐白石 告白 66.5×23.5cm 1930年北京画院藏

“齐门二李”献旧藏

李苦禅、李可染两位先生同出于齐白石门下,被誉为“齐门二李”。李可染拜入齐门后,最重要的一点体悟就是运笔要“慢”。

李苦禅、李可染两位中国画大师同出于齐白石门下,被誉为“齐门二李”,在老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导下,虽然两位先生都在近代画坛开宗立派、影响深远,但是他们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大相径庭。此次展览中也特意展出了李苦禅、李可染两位先生的旧藏,“齐门二李”用另外一种方式为恩师齐白石的书法展献力。李苦禅先生为了锤炼笔墨曾临帖读碑不断,逐渐成为近代收藏金石碑帖大家,在他的旧藏中,《郑文公碑》、《天发神谶碑》拓片也均对齐白石的书法及篆刻产生过重要影响。这两件碑拓不仅可以看出两位大写意花鸟大家之间的传承,更可以看到两位中国画大家对学习传统文化的态度。

李可染先生拜入齐门后,最重要的一点体悟就是运笔要“慢”,他曾专门在《谈齐白石老师和他的画》一文中谈及老人的用笔特点。我们也能从李可染新中国初期的创作中看到白石老人的影响。面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入门弟子,齐白石老人也是满心期许。他知道李可染当时正在为改革中国画进行着艰辛的努力,多次长途跋涉进行水墨写生去发掘山水画创作的源泉,于是他专门题写“江山如此多娇”送给李可染,以此来鼓励他在山水画领域开辟新的天地。李苦禅、李可染先生的旧藏不仅还原了齐白石书法脉络的发展流变,呈现三位艺术大师之间一脉相承的师生渊源,更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关怀与温情。

阅读 9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